欢迎访问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际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动态

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
发表时间:2023-12-27     阅读次数:     字体:【

青少年时期遭遇的心理困扰,往往留痕至深,而他们的情绪却因为被当成“小孩”而常常不受重视。

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青少年领域咨询师,走进青少年的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解决青少年的情绪困扰其实没有那么难。

青少年情绪困扰,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的一系列情绪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个性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定型,对不良情绪的处理经验不足,这个时候的情绪困扰非常值得重视,否则会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其情绪变化的开始也许只是源于一个很小的诱因,但若未经妥善处置,就很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病态情绪,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和损失。

青少年时期主要发生的不良情绪以焦虑、自卑、易怒、强迫、恐惧、抑郁、冷漠为主。一般来说,不良情绪会随着青少年身心成长、心智完善而逐渐得到改善,但如果情绪困扰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给青少年本人和家长带来困扰,就需要即使采取干预措施,常用的干预手段包括调整环境,正确教育,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很少会用到药物治疗。

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困扰常以单一的症状为主,相对轻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可自行改善。

抑郁:

抑郁,也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忧郁,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正常人也有抑郁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受抑郁情绪困扰的青少年总是显得内心愁苦,缺乏愉快感,思维迟钝,主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疲乏无力,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

焦虑:

焦虑是应激状态下的人的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但当焦虑情绪到达了较高点,形成病态情绪困扰,就会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削弱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常表现为出现过度的焦虑感,心烦意乱、思虑过重,沉浸在焦虑的痛苦中,而无法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下降。常常无法屏除杂念专心进行思维活动,因此也会产生记忆力下降的问题,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也有可能出现入睡困难、辗转反侧、多梦,运动性不安等表现。

还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浑身疲劳、呼吸困难、消化不良、腹泻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自卑:

自卑情绪的出现是个人情绪的一种体验形式,自卑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学习、品质评价较低,多以自我否定较多。他们通常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严重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易怒:

青少年出现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等现象。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于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情感非常敏感、身心活跃的阶段,又受到家庭方面、人际方面以及升学的压力的影响,往往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就引发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强迫:

强迫情绪主要是指出自内心,虽无意义却反复出现,但有时也能克制和摆脱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它属于一种意志上的心理问题。有这种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经常莫名其妙地出现某些不必要的观念和行为,所以常常被紧张不安和内心冲突所困扰。造成自我强迫多是由于性格过于内向和拘谨,自我封闭,使心中的想法不能宣泄于外,或是过分注意细节,责任感过强,追求十全十美所致。

恐惧:

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如怕黑、怕孤独、怕一些小动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感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冷漠:

是指情感冲动强度较弱、情感表现灰冷、漠然的心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造成情感冷漠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刺激、打击或遭受挫折。有些青少年,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碰了几次钉子,受到些挫折和打击,就变得心灰意冷了,原来生活的热情消失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也没有了,对周围一切都漠然处之,他们看不到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看不到希望和曙光,不能寻觅到挚友和知音,也激发不起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上一篇:青少年出现叛逆心理的状态
下一篇:面对青少年早恋问题,家长和学校应采取如下措施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法人团体登记证号:73511286-007-11-21-A 监制: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花園街2-16號好景商業中心2304室 邮箱:zgxlyjzx@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证文书深辦第70112号
Copyright  ©  2023-   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