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际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动态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表时间:2024-02-26     阅读次数:     字体:【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比尚存差距。此次新冠疫情暴发,病患及其家属、隔离群众、一线防疫抗疫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多个群体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暴露出心理服务体系的短板与不足。


(一)法规不健全导致社会心理服务权责认定不明确

当前,国家已出台多份部署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学会、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也出台了行业要求和伦理规范,但都不具备强制性。现行心理服务法规暂未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以及相关产业行业作出准入资质要求,政府难以对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实施有效监管。发生民事纠纷时,司法机关无法认定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过错,在裁决过程中,服务方和接受服务方的权利责任划分及服务是否符合标准的认定均极大依赖于自由裁量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利于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长期发展

我国尚未统一明确地方负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牵头单位,各地落实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的程度不一,普遍存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的问题,难以确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常态和应急管理过程中及时有序发挥作用。一些地方缺乏服务平台搭建和软硬件设置标准,个别试点地设备落后、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难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由于缺少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没有对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和督导,服务工作的总结提升还不充分。部分试点地区没有就中央财政划拨经费分配使用出台明确的办法,前期资源浪费和后期经费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制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


(三)运行机制不畅造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发展后劲不足

在试点运行机制上,由于各地缺乏对当地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情况等信息的有效掌握,各地心理服务队伍多是自行开展工作,无法实现统筹调度与精准服务,更难以实现短期心理危机干预与长期心理援助相结合。比如,各地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都各自设立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调度,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医疗卫生机构、街道、居委会、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工作人员,制定了包括问题识别、精神康复管理、重点人群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方案,但理论培训时间短,实践培训还不深入。


(四)心理知识普及度不够导致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薄弱

心理健康以及相关知识的权威宣传和教育较缺乏,大多数国民对基础心理知识和心理问题症状了解不足,存在认知偏差。部分群众出于个人隐私担忧或“病耻感”,不愿接受心理服务,最终造成病情延误。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多依赖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精神卫生中心,侧重于从个体心理健康服务角度推动工作,忽略社会心理的引导机制,服务的“预防”和“治理”功能重视不够,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较低。


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上一篇: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
下一篇: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法人团体登记证号:73511286-007-11-21-A 监制: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花園街2-16號好景商業中心2304室 邮箱:zgxlyjzx@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证文书深辦第70112号
Copyright  ©  2023-   中国心理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